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68.com,最快更新刘秀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他还在各郡县设立太学分校。

    这里,我稍微多说几句当时的官学制度,等一下刘秀同学入学后再谈谈他的太学生活。这样,大家就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刘秀这几年的学习生活。

    不然,大家可能以为他就是上京城埋头读书去了,其实非也。

    我国古代的官学制度到汉武帝时才正式建立,到刘秀出生前两年(公元3年)才初步形成系统。

    当时的官学分为5级:中央一级有太学,地方按行政级别分为学、校、庠、序4级。其中,太学是国立大学,教授儒家五经(后扩大为六经)。学、校由郡国县邑举办,属于中学层次,专学一经。庠、序由乡开办,属于小学性质。

    这么5级的区分,除太学为国家最高学府,地位尊崇外,地方各级学校等级的划分并不明显,相互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它们与太学也没有隶属关系。

    但是,只有学校出来的学生才有资格升入太学。这有点类似于过去只有高中毕业才能考大学。

    当时,也没有专门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朝廷由太常管教育,他同时还掌管宗庙礼仪事务。

    地方学校一律由各级行政长官兼管,设有郡史(官名)、乡三老等职务,他们除了管教育,还兼管文化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等。

    王莽掌权后,并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在没有通盘考虑和部署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工作的情况下,迅速大规模扩充太学,我们只能说他另有想法。

    起初,广大读书人真的以为王莽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对他很是感激。

    但是,由于太学生太多,做官的职位和机会十分有限,绝大多数人毕业后的出路很成问题。

    刘秀来到太学,师从庐江人许子威学习《尚书》。

    这时的太学,老师的教学效果已远不如以前。

    太学的老师称博士,意思是博学多能。

    博士不是职称,而是一种官职,其岗位职责除了教书,还要制礼、藏书、议政(包括备朝廷顾问)。

    博士忙啊。

    不过,这样也有个好处,就是老师并非呆在象牙塔里,讲起课来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这时的太学,学生的来源也很复杂,人数太多,年龄、学识、家庭社会关系差别很大。

    这时的太学,管理是很灵活的,表现在很多方面。

    其实不灵活也没办法,学校的学生规模急剧膨胀,根本来不及建立、也无法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连老师都不够用,何谈其他。

    反正王莽和朝廷并不在意什么教学质量,把读书人拢在一起玩儿罢了。

    这种灵活的管理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由于老师太少、学生太多,学校必须这样:

    一是讲大课;二是由高材生或高年级学生替老师讲课;三是允许学生用更多的精力自学,以及向校外专家求教。

    这种灵活的管理表现在学生管理上,就是宽进宽出。

    这时候的入学条件比武帝时松多了,进校后,学制也没有固定的年限。

    只要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你想学到胡子白都行。

    定期考试,通过的可以做官,也可以不给你官做。

    也就是说,不是你学得好就一定能做官,要做官还要有其他因素。

    你要是学到一定时候出去做官或者干其它事儿,啥时候抽时间回来再学几天也行。

    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包括两汉时期的高等教育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我因为工作关系曾经注意过,确实很有意思。

    为了不过多耽误大家的时间,也不耽误刘秀同学好好表现,我们就不再细说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不得不灵活、或者说“被灵活'的管理,并不利于寻章索句、引经据典的教学和研究,反而歪打正着,有利于那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生发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