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68.com,最快更新皇帝难为最新章节!

    有关于由明湛打头儿开展的全国性的反江湖骗术封建迷信的活动,虽然有展少希不惧骂名、态度强硬的顶在前头,但是,事实上,并没有明湛想像中的顺利。

    哪怕是读书人,也多有反对者。当然,他们并不是反对严惩江湖骗术,他们只是认为皇上对于宗教的态度太过严苛。

    明湛是何等强势之人,只要军权在手,他真不怕这些文人瞎念叨。明湛直接用一件事转移了文人们的视线。明湛直接将修编大典的总裁人选指了出来,当然不是先前的大热门儿——钱永道,而是与钱永道名气不相上下的另一大学问家,翰林学士钟敬书。

    钟敬书的学问并不输钱永道,他的名望不如钱永道的一大原因是,钟敬书不过寒门出身,钱永道却来自百年世族。且钱永道在南面儿兴建学校,延教著书,且培养出几个鼎鼎大名的学生。所以,钟敬书在名气上才会输钱永道一头。

    但是,在明湛看来,钟敬书此人,才是真正做学问之人。

    历朝历代皇帝,都喜欢编书修史之类的工作以来光鲜自己的名誉,顺便抹黑仇人。只要翻开翰林院这些年做的事儿,钟敬书二十年埋首于案头,著书修史上少不了他的名子。只是此人,并不是那种洒脱狂放的名士气概,也没钱永道那一副仙风道骨的面孔,外在条件差这么多,还有人推崇钟敬书为不输于钱永道的学问大家,此人,自然是有几分本事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钟敬书是朝廷命官。

    哪怕这个官儿不大,正五品而已。

    但是,就是因此处,朝中人如李平舟王叡安等却是宁愿让名望不如钱永道的钟敬书主持修编大典的,王叡安话虽直,却在理,“朝中人才济济,诸位却要举荐一外人,莫非是瞧不起翰林院诸位学士么?”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堵了半朝人的嘴,其中就包括礼部尚书欧阳恪。

    明湛虽然已经说了命钱永道为顾问,但是仍有人愿意为钱永道出头儿,且认为以钱永道之学问聘为顾问实在是大材小用。

    王叡安此话,解了朝中乱局。

    你们一径为姓钱的说话,是瞧不起翰林院诸位学士吗?

    多么毒辣的一句话!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朝中六部尚书俱出身翰林,自来春闱三鼎甲直接入翰林做官,且官场中有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

    这样的翰林院,简直是读书人眼中心中的圣地一样神圣的地方!

    谁敢说自己瞧不起翰林院!

    哪怕多少人骂读书人酸腐,但是真没有人敢当面儿说一句自己瞧不起翰林院!如果想要前程,你就得瞧得起翰林院!这也算官场中的潜规则了!

    明湛嘉许的看了王叡安一眼,这老头子铁面无私,当初敢念明湛情书落明湛脸面,如今一个欧阳恪,自然更不在王叡安眼里。并且,王叡安认为自己完全是就事论事!

    见欧阳恪闭了嘴,明湛笑一笑,出来做好人儿圆场道,“爱卿们都是好意,钱先生毕竟年纪已老,骨稀之年的人了,朕亦不忍心看钱先生因国事过份的操劳。”

    “钟爱卿亦是通读诗书,学问渊博之人,且在翰林供职多年,如今钟爱卿不过四十三岁,年轻力壮,此次修编此盛世大典,既在劳神,又要费力,非体魄健壮者不能为之。”明湛看一眼隐隐激动的钟敬书,笑道,“钟爱卿,此事就交给你了。”

    钟敬书恭敬领命,“微臣领旨,必不负圣命!”

    “将来,你们的名子,朕必命人勒石以记,永垂不朽!”

    明湛对于蛊惑人心非常有一套,这句话说完,许多人才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使。但是此事已落入钟敬书之后,再想掺一脚,殊为不易。

    钟敬书领命后问道,“陛下,此大典乃旷世之典籍,当以何名命之?”

    明湛此时方记起,他忘了给大典起名儿了!不过,明湛是个机敏之人,他当下灵机一动,不动声色道,“就叫皇家大典吧。”随着皇家报刊的名子取的。

    明湛的脾性是这样的,事情我交给你,大致的方向也给你,具体要做什么,一一说清楚。然后,要用什么人,明湛完全是他派一部分,也会给你一定的机动性,允许你自己选择推荐一部分人。

    另外,明湛是想用皇家大典的事来转移人们对于宗教事件的注意力,以使得展少希可以加快速度的肃清宗教。明湛做的很成功,但是,他只预料到了开头儿,却未预见到结尾。

    明湛以为,这个年代,四书五经什么的,其实多是哲学方面的学问。能在哲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起码不是个笨人。

    但是,钟敬书似乎是个异种。

    钟敬书虽然学问做的好,笔尖儿上可以开出花儿来的人物,于人情世故上却并不大精通。

    哪怕明湛不喜欢钱永道,但是得承认,在长袖善舞,抑若号召力方面,钟敬书比起钱永道真是差远了。甚至,他在翰林院中人缘儿还不咋地。

    一听说皇上将这差使给了钟敬书,许多人都不愿意来干这活儿。

    明湛在控制朝臣方面儿,自然有自己的途径,故此,翰林院的事,多少他还是知道的。

    奇异的是,明湛也没从钟敬书那张格外成熟的脸上看出啥着急的地方。倒是明湛觉得,自己派错了人。只顾着考察这人的学问了,忘了打听一下其他方面儿

    如今他刚把活儿给人家,人钟敬书刚接了旨,一腔热血。明湛做为皇帝,也不能朝令夕改啊!明湛琢磨着,找个什么时候儿,或者寻个合适的时机,给钟敬书派个能说善道的副手儿啥的,也方便钟敬书专心做学问。

    算了,反正有些天才,大多不与众人同了。明湛自己给自己宽心。

    但是,事情往往没有这样的简单。

    按明湛的形容,修编这部典籍,并非易事。

    首先,翰林院并没有这么多人可用。

    这个时候,倒有个取巧之处,明湛召来帝都那些有名的大学问家直接派上了用场。

    如果钟敬书是个稍微灵活的人,那么此次载入史册的“皇家大典事件”可能并不会发生。可是,偏偏钟敬书性子颇为木讷。他于学识上有过人之处,不过,在为人处事上,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按明湛的说法儿,书籍自然是按照天文、地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