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68.com,最快更新回头万里最新章节!

    俗话说“好事多磨”,虽然郑雨农和郑杏儿的亲事乍一看好像挺顺风顺水的,但实际真要操办起来仍是有许多的环节让人挠首发愁,手忙脚乱。

    首先是郑雨农和郑杏儿两人的姓氏问题。自北周起,中国开始流行“同姓不婚”的风俗。北宋立国初年,为了教化人心,更是制定了“同姓为婚者,徙两年”的严苛法令。但实际上经过两百年的流传,现在这个风俗已经有所松动。三十年前的张俊,号称“中兴四将”之一,爵封郡王,一举一动都受天下人瞩目。即便如此,他还是公然娶了一位姓张的女子,满朝文武也都齐齐到场祝贺。后来虽然有位政敌以此为缘由攻击他,他回家后让妻子改姓为章,事情便不了了之了。王公大臣尚且在礼法上这么随意,民间就更是相应的松泛很多了,同姓为婚者各地都所在多有,官府也多睁一眼闭一眼不再去查纠。

    尽管郑雨农本姓苏,可在官府的户籍册上他登记的可是“郑”雨农。这样就和杏儿同姓了。本来郑雨农打算去官上改回苏性,可考虑到郑雨农已经有了举人功名在身,他要是改名姓的话,就不仅仅是县里改下户册这么简单的事了。还要一级级的上报州、府、路,一直到京里礼部和户部同时查验、同意,再更正备案发文下批才可以,这个手续办起来可就麻烦了。县里愿不愿意给办这个麻烦事儿先不说,就算办下来,可能也得个半年一年的时间。现在他们两家的这场婚事拖不起这么久,可郑雨农必竟是个打算科考取仕的人,为了给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郑小六还是谨慎地决定先让郑杏儿从母姓,改为宋姓。而雨农这孩子今后还是用着郑姓吧。

    改姓需要经过两关,一是族长的首肯,好在郑知芳对他们并没有多么为难。郑小六如今已经是经营郑氏产业的一个顶梁柱,郑雨农更是从小就受到郑知芳的欣赏,所以这个有时严苛的族长对两家却是通融许多。郑小六晚饭后提上两匣礼品去了趟郑知芳府上,这关便算通过了。

    另一方面是官上都有户籍造册,但这方面没用郑小六操心,以郑雨农的才学和处事,将来仕途上的大好前程是人人都可预见的,同僚们谁也不会傻到这时侯跟他竖敌,直接大笔一挥,也给帮着改了过来。

    当然,这只是个应对人查的手续罢了,生活中没人把它当回事儿,必竟是叫了多年的习惯,多数时侯,大家私下里仍是以郑杏儿称呼她。

    对于郑小六和郑雨农的这番患得患失、谨小慎微地忙碌,宋君鸿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民间习俗大多很有趣,应该大力保护和传承,但显然不应该包括个别的陋习。风俗是因世人的维护遵守而起,也必然会因为世人的不在意而慢慢消失,像这种“同姓不婚”的习俗,大可大家都不去理会,慢慢也就会变的可有可无起来。宋君鸿热爱很多民间的文化习俗,但却并不在意“同姓不婚”的习俗的破坏,这只是为了维护宗族宗法制度而衍生的一种陋俗,虽然客观上说“同姓不婚”的确有减少近亲结婚机会的作用,但却并不科学,更不人性。因为更准确的方法应该是根据双方的血缘关系来限定双方的婚配权,而不应该仅根据姓氏就横隔天堑,像郑雨农和杏儿般虽然份属同族,却是在他们的父亲这一辈时就已经开始出了五服,即便是在后世,这种关系申请结婚也是完全可以的。何况天下同姓的人多了,这种法规风俗不不知曾拆散多少大好眷侣,或给人们增加多少麻烦。

    其次便是提亲的事。虽说郑雨农自已都点头答应了这场婚事,但去找媒人时郑小六还是犯了愁,因为哪有姑娘家上杆子去找媒人催着男方娶自己的道理,就是再两情相悦也丢不起这人。可要是不催吧,郑小六又不好意思回家面对女儿期待的眼神。更何况他还有另一层担忧:明年郑雨农就要赴京参加会试了,万一要是真的中了榜,那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